关于社会实践十篇
社会实践 篇1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校大学生走入社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经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能力得到加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
在火辣辣的七月又迎来了我大学时期的第二个暑假。怀着异样的心情,我期待而又害怕着7月25号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我将迎来我人生中的第一份相对正式的社会工作。
终于等到了我正式上岗的这一天,我手里拽着那张工作分配单和聘用合同,站在便利连锁店分店门前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里陡然生起的恐惧和无措。要知道,早在收到录用确认通知的那前一周,我就开始幻想踏进那道门后可能面对的种种情况并想好了相应的应急措施。然而,做再多的准备还是枉然,我现在光站在门外就感觉神经紧绷了,手心也冒出了丝丝冷汗,那时居然还有了要放弃的想法。不过,回想起当初为了得到这么一个机会所做的努力,我坚定地迈进了店里。迎接我的就是一声热情的欢迎光临和一张年轻的男性笑脸,虽从未有机会光顾该连锁便利店,但其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品质是早有耳闻的,看来并非徒得虚名啊。看到只有这一位看起来年纪与我相仿的男店员在打理着店面,我稍微松了一口气,并跟他说明了我的来意。接着他往后房叫出了店里的经理,一个瘦高的年轻男子。接受过程简单得超乎我的想象,他只是接过我带来的资料然后告诉我第二天的上班时间就让我回去了,跟我之前设想到的怎么应对百般刁难的老上司的情况相差甚远。我为之备战已久的第一天相工就这样草草收场。
7月26号,我正式开始上班的日子,为了给同事和上司一个良好印象,我提前了半个小时来到店铺,而他们显然对我的早到有点吃惊。在换上工作服、打卡并聆听了经理的关照后,他微笑着对我说以后准时来上班就可以啦,其实不用来那么早的。之后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我几乎每天都是踩着秒针进门的,连他们也不得不佩服我的计时功力。不过令他们满意和我自己自豪的是我从未迟到过。潜移默化地,守时早已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和人生原则之一。尤其是经过这一个月的工作实践,更让我懂得了守时对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性。
在便利店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对我这从未试过连续工作八个小时的新手来说却是耐力和体力的挑战。按照公司规定,上班期间不允许坐下休息(其实也没椅子之类的东西可以坐),不允许员工间闲话家常,不允许在工作区域内吃东西或打电话......对于诸多的行为约束,刚开始我是满腹牢骚、颇为不满,然而渐渐地我就体会到,作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其良好的信誉就是通过其员工的良好素质和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起来的,而优秀的员工也应该是得益于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吧。慢慢地,我适应了下来,同时也了解到了那些最基层的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的服务工作人员的辛酸与寂寞。因此,当我站得脚底长水泡的时候,我也要忍着保持最佳状态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当我对每天都吃的快餐和面包感到反胃的时候,我也得忍着那些无谓的抱怨,因为我知道这只不过是诸多社会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权当社会生活初体验而已。通过观察和体验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认识到谋生活的艰辛与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然而,令我觉得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班好同事和一个好上司,让我在辛苦之余感受到了被关怀和帮助的快乐。对于我不懂的地方,他们总是会耐心地给我讲解,而对于我工作中的不当之处,他们不仅没有埋怨或责怪,更多的是给予我安慰和鼓励。在他们的引导和帮助下,我对相关工作流程和程序操作上手很快,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模仿学习能力信心倍增。除了传授给我工作上的知识外,他们还教给了我有关社会的、生活的和
个人的一些生存潜规则和技巧等。经过实践性的观察和体验,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所处的象牙塔迥然不同的另外一个世界,原来社会远比我想像的复杂,其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回想起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爸爸和哥哥对我说的在大学期间,学会怎么为人处世
才是关键,现在算是有点懂了。
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的服务性质,每天要跟不同阶层不同素质的人打交道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应对和处理顾客与个人间的利益关系是我必须得学会的。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要求比较苛刻挑剔的男顾客,由于正值顾客高峰时段而一时无法立刻达到他的要求,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无理的谩骂和指责,而我能做的就是保持微笑并不断陪不是,尽快满足他的需求,面对着其他顾客同情的微笑和同事安慰的眼神,我也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咽,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对工作了好几年的他们来说,这些都不过是司空见惯的小事而已,所以说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对他们来说是何等沉重,而说出习惯就好又是多么无奈。自此,我改变了以前对那些服务工作者的看法,对他们多了点敬佩和体谅,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克制和约束自己。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然而它留给我的一些反思和体会却会令我铭记终生,受益不尽。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认识到了自身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为往后的自我提升奠定了基础。篇二:大学生超市打工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 篇2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习单位:超市化妆品柜台
1.实习时间:20xx 年08月01日 至 20xx 年08月15日 共 14天
2.实习目的:
身为大一新生,本次实习的目的着重在于体验社会,从而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力。而且,我从事的是服务行业,从中对我所学的专业也做了一次实质性的体验,学到了与顾客沟通交流的技巧,体验到了找工作的不易以及做工作的艰辛。丰富工作经验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广而言之,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熟悉就业环境,使将来的就业规划更明了。
3.实习内容:
xx年暑期八月一日至八月十五日,为期两周的时间,我在烟台“家家悦”超市塔山分店的化妆品柜台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
首先,通过招聘广告我联系到店主,面试后,店主接受了我的实习请求。
实习过程,采取倒班制,每天工作八小时,早晚班轮换制。由于我是新人,起初三天,有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和我一起上班,教授我各种推销技巧以及各种注意事项,我在学习的同时,积极主动的熟悉各类化妆品的说明,牢记各项特性。我深信,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从事服务业的坚实基础。再者,我便开始模仿同事的表情、语气以及面对问题敏锐的反应和解决问题的有序与从容,这是事故可信赖我们的前提,饱满的热情、满腹的自信、还有一份坚定的勇敢都是成功的诸多法宝。慢慢的,我开始主动上前推销,首先判断顾客的需求,小而言之,就是观察顾客的肤质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哪类护肤品或者化妆品适合其肤质。从而进行推荐,引到其适用,耐心地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需求。从价位、功效、质量及售后全方位服务。起初,我还不好意思主动向顾客推销,一次一次的尝试,不顾及太多所谓的面子,像 ……此处隐藏13021个字……、科技、医疗、农业等。一本本厚薄不一的书籍因“知识”而意味深远,我们齐心协力把准备工作做好,即使暑期实践的集中营条件相对艰苦,但大家都一一克服,瞬时间,冷冷清清的宿舍便成了家。
20xx年7月9日,早七点,我们带着准备好的国旗、党旗、横幅、画板和一份“有所为”的心情来到湾里社区。并与社区办事处一起在街道展开了宣传活动,大家戴着志愿者的绶带和小红帽,分发着“构建和谐社区”的宣传单,向前来询问的市民细心讲解宣传的内容和宗旨。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知识的匮乏,认识的片面性,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且在应急问题上显现出经验的不足。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并解决问题,自我完善,竭力让实践落到实处。
之后两天,我们分别在居民小区里开展活动,这些小区居住的居民大多是从农村搬迁过来的。虽然楼房别无所异,但是从细节看,还是能发现一些典型性特征,例如:在一幢楼房下面会时常看到农村常用的煤炉和煤灰,部分门前绿化带种上了些许的蔬菜。这说明生活环境可以瞬息万变,但生活习性的改变还是需要时间的。即使建造了运动场,也要使全民运动起来,在自身物质基础得以满足时,也得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所以,居民的“和谐社区”意识是重中之重。
此外,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国家正极力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父母在外谋生,家中的老人与小孩相依为伴。心得体会面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孩子上学接送难,暑期课余生活难,老人伤病自理难......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也贡献出自己的所学所知,教之以幼,分之以劳。
在11日早晨做完活动,我们聚集在湾里街道的一个政府礼堂里,举行了“‘大学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我们为“留守儿童”送上书籍和文具,他们为我们献上花朵,相和相融。
这不是一个里程碑,而是我们大学生实践社会的第一步。
社会实践 篇10在我国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学习雷锋的活动,而真正的系统化的志愿活动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广泛的宣传和实施活动,奠定社会基础后,1994年12月,共青团中央正式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重大活动、事件(奥运会、汶川地震)的影响,极大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发展。
以**社区为例,每年都要开展相关的义务服务(志愿服务),包括帮助孤寡老人、失业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治安巡逻等,尤其是今年6月奥运圣火传递经过荆州,其中在荆中路部分路段的传递在**社区居民委会辖区,居委会在市、区、街道统一部署下组织志愿安保人员协助公安机关对相应路段的秩序进行维护。在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笔者也发现和了解到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也是所有基层单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部分志愿服务的开展是形式化、运动式的,活动服务开展期间响应度不高。缺少长期性、基础性的志愿服务;
二、从事志愿服务人员比例相对较少,承接性不高;
三、从事志愿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
四、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不足,对志愿服务有着较大的误解,部分群众认直观误解为志愿服务就是“扫大街”等活动,部分人士不珍惜志愿服务。
在法制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制定法律之后的执行,而执行的基础是在于公民的了解和遵守,而了解的基础是在于宣传。
几千年以来我国都是人治超过法治,权力大于法律。从依法治国的提出和贯彻下来,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目前我国全国人大、国务院共制定了400多部法律、800多件行政法规,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法律素质也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而这是需要靠基层组织的宣传。每年法制宣传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社区都会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据笔者所了解到的这样的宣传活动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与志愿服务相同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很多基层社区与单位面临的问题。
从市到区、街道、社区都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而社区是基层单位,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很多问题产生与基层,而直接在基层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成本。例如,在社区当中发生的一些民事纠纷,通过社区基层的解决,可以大大降低法律成本与代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普通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再延长六个月。有些问题通过调解,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有助于问题化解与基层,奖励执法成本。更好地利用法律资源。而这需要大家提高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法律当中所孕育法治精神,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着促进作用。
笔者是法学专业学生,之所以将实践课题定为“社区志愿服务与法制宣传”,除了与自己专业有关外,还考虑到两者有着相关性,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包括法制宣传,而法制宣传活动开展的好,对于志愿服务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现在的大学生,有着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从是志愿活动,特别是法制宣传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23人到20xx年的10多万人数增长了448倍。20xx年,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292所,20xx增长到559所,20xx年全国已有603所法学院系,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数十万。而在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三所大学设有法律系,仅招收200多人。尤其是从20xx年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全国214个学科专业中,法学专业就业率当年排在187位,20xx年则成了“老末”。而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仅为83%,不仅低于全国进入‘211工程’的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89%,甚至低于全国其他本科院校毕业后半年的平均就业率87%。”(《法制日报》)
严重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在大学四年重视专业的学习,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专业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多方面的,除了在专业机构的专业实习外,在基层社区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也有很重要的帮助。一方面,在学校我们进行专业学习,同没有进行系统学习的社会人士相比,进行基本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有着巨大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基层社区又缺乏相应数量以及长期进行该项活动的志愿人员。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目前在校的的法学学生,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内,更应走出校园,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周六、周日)可以在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这样的志愿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提高毕业后踏入社会的适应能力。而此项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利用类似社团的组织开展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团等,这样通过组织可以使这项志愿服务更持续的开展下去。志愿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我们有帮助,对于社区的的社会综合治理有着促进作用,同时更有助于和谐校园周边环境,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后记:通过本次暑假社会实践,使我对所一些问题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基层工作的艰辛与平淡,对于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只有了解基层,到基层中去锻炼,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